文阳平,男,1980年04月生,中共党员,2013年博士毕业留校,现为437ccm必赢国际青年教授,硕士生导师,创新创业导师,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实验室副主任,科技特派员,技术经纪人,企业技术专家,技术顾问,工程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农业传感与农环治理复合新材料、新方法研究,涉及理论,应用与产业研究及其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其主要成就与贡献也得到期刊、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如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中国科技投资、时代人物、中国改革报、人民日报、人民周刊、中国网、中化网、凤凰网、新华网和江西省技术转移产业联盟《技转云》及江西卫视等报道。
潜心科研硕果累累
他结合自身多学科交叉背景,紧密围绕学校学科特色,紧追国际最新前沿,永攀科技创新高峰,开展农业传感新材料与农林资源材料化应用研究,共计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46篇,它引3012次,H-index是36,1%ESI论文7篇,热点论文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6篇,其中IF>5.0的70篇(IF>10.0的6篇),JCR分区2区及以上的92篇(1区42篇),国际合作论文12篇。共计申请138项各类知识产权,并获得了101项授权,包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35项(第一发明人15项,转让3项60万),实用新型专利57项(第一发明人27项),第一设计人完成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专有权7个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个。主持国家基金项目2项(参与9项),主持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厅级项目9项(参与10项),横向课题6项。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赣鄱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多项。
“研”以致用 服务社会
他围绕江西农林大省特色,立足江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开展农业环境诊断治理与农林资源材料化应用研究。
针对土壤酸化和土壤盐碱化问题,文阳平结合中西医配伍理念各自优势,提出土壤调理剂开发新理念,开展土壤调理剂研究工作。他也结合中西医诊疗思想各自优势,提出土壤改良新理念。从水土种植整体角度开展土壤酸化和土壤盐碱化治理工作。
针对农林废弃物,提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多联产利用(如生物质炭改土净水或燃料+木/竹醋液叶面肥+生物质气产电、产热)技术模式;农林资源高附加值材料化利用(如竹缠绕管)技术模式,助力CO2减排与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
针对农户大棚种植土壤问题,提出自然农法开展秸秆发酵生产有机肥研究;针对尾矿尾渣、煤矸石、锂渣、铁渣、气化渣等固废问题,提出以废治污开展土壤改良剂及其矿山复垦复绿研究。
他联合企业开发智能监测净化设备与系统;便携式可移动生物炭电磁碳化与成型设备;竹缠绕管半自动、全自动设备与产业生产线;固废土壤调理剂产业生产线。研制环保生物炭燃料,复合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和竹缠绕管等产品既用于实验室理论研究,也用于企业应用示范与产业推广研究。
产学研用成果转化
针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难,民营科技企业专利技术迭代升级缓慢、核心产品更新换代停滞、技术创新人才匮乏等问题,他积极为多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技术、平台优势和企业资金、产业、市场优势,他将产、学、研、用相结合,形成“学校科技创新+企业产业服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从大学实验室到企业工厂再到市场流通的产学研用新通道,促进企业和高校共同发展,服务地方发展,助力振兴乡村经济。
他跟多家企业合作,协助企业解决科研平台相关科技问题和研发相关技术难题及人员培训,具体包括科研平台与团队建设,研发与业务人员培训,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指导,辅助科研项目申请和知识产权布局及技术融资等,最后在企业认可和信任的基础上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土壤改良治理新技术模式。他也联合企业提出“PRF+”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多重阻控技术新模式和“321”盐碱地投入品改良技术新模式,共同服务于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
他通过融通高校科研语言、企业市场语言和金融机构融资语言,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评估难、交易难等系列问题,提出领军人才技术经纪人模式、“政府-高校院所-服务机构-科技企业”四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协助企业促成技术交易或合作100余项,兼职服务于全国10余个省100余家企业,累计帮助企业增收超过10亿元。
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他因材施教,注重理论学习、应用研究与产业实践相结合,塑造大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他依托自己搭建的平台,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独立和联合培养研究生30人,毕业22人,其中15位硕士研究生推免985高校或全球排名前200国内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7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8人,获江西省政府奖学金4人。为更好响应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和大学生创新产业训练,他借助江西农业大学“惟义青创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此外,他也带领学生到全国各地科技企业与试验基地开展土壤诊断与治理社会实践。他指导大学生荣获第四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十二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七、八、九连续三届铜奖等共10余项。
学习交流,提升自我
从理论到应用,再产业,最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他有太多太多的地方需要学习,因此他需要不断地出去充电,更需要不断地出去交流,摆脱井底之蛙和故步自封。他一边跟本校理工农或他校的老师交流学习,也带领他们的学生共同探讨进步。同时,他既参加高校的学术交流会,也参加企业和政府的产业技术交流会,并分享与交流。通过不停地培训、研学,交流与分享,让自己从业余的“卡拉米”快速成长为专业的“特种兵”。2023年3月,他代表江西参加长江中游城市群技术经纪人大赛,获得优秀奖。同年6月,应湖南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分享他在《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构建及其农业安全智能分析研究》方面工作。同年10月,应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邀请分享他在《基于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农业传感与环境治理复合新材料、新方法理论,应用与产业研究》方面工作。同年11月,他荣获江西省技术经理人TOP10榜首,并代表江西在中部六省技术市场联盟发展论坛分享他的《兼职技术经纪人成长与探索之路》。